01
新疆是出发的地方,也是回家的地方
2024年夏天,我们和旅行作家刘子超相约,开始一段关于文学的旅程。在路线上,他选择奔赴天山的方向。刘子超说:新疆是出发的地方,也是回家的地方。
跟随这位探索世界的年轻作家,我们在新疆拥有了一份独特的旅行路线图。
@伊宁:
1、漫步多巴胺配色的六星街,品尝冰淇淋、随时起舞,体验多民族融合、多元文化交融带来的松弛感。
2、如果你喜欢蓝色,就一定不能错过喀赞其。等第一缕阳光抵达,在最美的光影中打卡。
@昭苏:
1、从伊宁自驾到昭苏,走高速或者伊昭公路均可到达。其中的伊昭公路,沿途是一山经四季,十里不同天的风景。
2、泛舟玉湖:八月玉湖蓝如玉,在仿若蓝宝石一样的湖面上畅聊。
3、天马旅游文化园:盛夏时节,骏马在河流中飞奔,呈现天马浴河的震撼场面。
4、夏塔古道:徒步加骑马,想象玄奘当年穿越天山时寂静、高寒缺氧的艰苦行程。
02
旅行作家的标签&海明威的冰山理论
旅行作家之于刘子超,好像海明威提到的冰山原则: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,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。——更多的是掩藏在标签下面的东西。刘子超1984年生于北京,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有记者和译者的职业背景。谈起旅行作家的写作,他说海明威用他的美国经验去探索欧洲。同样,现在我们正在用的经验去探索世界。
儿时读过的《哈尔罗杰历险记》《鲁滨逊漂流记》打开了他的文学视角。成为写作者后,他遵从海明威的写作准则:每天写1500个字、在写作感觉最好的时候停笔。
03
你的感受力会被磨损吗?
当我们请记者刘子超对作家刘子超进行提问时,他抛出这样一个问题。因为去到的地方越多、看到的东西越多,可能越不容易被打动,那样的话你会怎么办?
从2015年开始,刘子超陆续出版《午夜降临前抵达》《沿着季风的方向》《失落的卫星》。今年10月,他的第四本书《血与蜜之地:穿越巴尔干的旅程》也将正式推出。移步换景式的文笔、绵密的知识输出、关于个体人物的故事……刘子超甚至保留了很多旅途中遇到的那些人的联系方式,人为制造来自世界的羁绊——要跟他学中文的塔吉克小伙幸运时隔多年后,实现自己的心愿,来到。
关于地理和空间的词汇在他的作品中高频出现:坐标系、天际线、还有各种关于轮廓和形貌的中文形容词。又比如,一种由成长经验转化而来的镜像式观照。在这些阅读时刻,你会突然惊觉,从中文出发获得一种对世界的阐释力,有多奇妙、又有多重要。
伊犁零距离
,赞44
拍摄结束那天,刘子超独自乘坐大巴前往阿拉木图,然后去往下一个目的地,为接下来的写作计划进行采风。两个月的行程,除了黑色双肩包,他随身携带的只有一个20寸的行李箱。(文/崔艺璇)
来源:央视网